(四川農村日報訊?綜合人民日報、農業科技報)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生態健康養殖,持續提高養殖設施和裝備水平,我國設施養殖產量在水產養殖中的占比已超過五成。日前,4部委聯合發布的首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明確,建設以生態健康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漁業。各地正持續加快轉變漁業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讓更多優質鮮活水產品“游”向千家萬戶。8月22日,在浙江德清縣下渚湖街道和睦村“數字漁倉”養殖基地,管理員用手機對魚塘進行遠程監控。新華社發 謝尚國 攝現狀喜人推廣生態養殖,魚塘不斷升級 早上5點,浙江德清縣禹越鎮的魚塘陸續熱鬧起來。投料機一開,魚群“擠”到水面?! ≡O施養魚,魚塘很關鍵。曾經,尾水不規范排放,一度讓黑魚養殖難以為繼?! 昂盟拍莛B好魚?!庇碓芥傓r辦主任黃飛說,為了解決養殖環境污染大、產品品質下降等問題,當地不斷升級魚塘設施,推行“生態凈養”綠色養殖新技術?! ∵^去擠擠挨挨的魚塘變了。禹越鎮魚塘養殖密度從每畝5000尾降低到1800至2000尾,環保型高效膨化飼料替代了部分冰鮮魚,套養花鰱和鯽魚,幫助消化殘餌?! ∥菜趺刺幚??德清從設施和機制兩端著手,因地制宜設計“四(三)池三(兩)壩”處理設施,連通各個魚塘;探索“一個養殖戶、一條收集管網(溝渠)、一個終端處理”長效管理機制,確保每個養殖場專人專管?! ≡阱X塘村的漁業養殖尾水治理點,水中栽植了伊樂藻、輪葉黑藻等藻類,池畔是一簇簇美人蕉。尾水經過沉淀池后,通過由陶粒、炭片、沙礫組成的三道過濾壩,依次進入曝氣池、生態凈化池和濕地潔水池,處理后的水可以循環利用?!皬?.0版傳統魚塘到2.0版標準魚塘,再進階到3.0版生態美麗魚塘,水產養殖尾水綜合治理,有效破解了漁業發展、農民增收與水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钡虑蹇h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崔連勇說?! ∞r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實施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行動。圍繞池塘標準化生態化改造和養殖尾水治理,支持生態溝渠、生態塘、潛流濕地等尾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按照規劃,到2030年,將建設完成340個池塘設施漁業養殖場,帶動全國池塘標準化改造1700萬畝。浙江舟山國際水產城碼頭,漁民把整筐的梭子蟹運送上岸。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工廠化集約化生產,提高養殖效益位于山東青島萊西市的青島七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里,不同規格的養殖池整齊排布,7000多尾墨瑞鱈親魚在池中游動?! 斑@里最大的種魚有50多斤!我們的養殖效率是普通池塘養殖的100倍,一畝地可實現百畝地的產出?!惫矩撠熑藢m慶禮說?! 〗陙?,我國工廠化水產養殖快速發展,到2022年養殖水體達1億多立方米,比2016年增長40%左右?! ∧瘅L營養和經濟價值高,但數量稀少,對水質十分敏感。利用工廠化模式,萊西市實現了墨瑞鱈全人工繁育。宮慶禮說,目前,一個園區內就實現了“產卵—孵化—培育—養成”全周期生產。一個30立方米的養殖池,每年可產出1萬斤墨瑞鱈,產值達到50萬元。尾水通過管道先后輸送到農作物智慧溫室、稻田、旱田梯次利用,基本實現水資源全效利用?! 底只夹g與水產種業聯動,不僅為產品質量提供保障,還為養殖戶提供各項技術支持。浙江省水產種業公司副總經理高強介紹,工廠化育苗車間配備各類先進物聯網設備,構建了數字化管理云平臺及蝦管家、蝦博士小程序,延長服務半徑,實現遠程漁技指導、在線診斷,打造產品追溯閉環鏈條,帶動養蝦農戶累計達3000戶,戶均增收30%?! 母鞯乜?,工廠化循環水模式產能高、節水節地、污染排放可控、產品品質穩定,有效契合種業生產和商業化生產需要。根據規劃,到2030年我國將在內陸和沿海水域灘涂養殖優勢區,建設152個工廠化集約化設施漁業養殖場,帶動新增現代工廠化養殖水體1500萬立方米。提升產業鏈,生鮮“游”到千家萬戶 在湖北武漢東西湖區東山農場,活蹦亂跳的加州鱸被打撈上岸,進入暫養池?! 皶吼B池可以容納2萬多斤鮮魚。訂單一來,我們就聯系活魚運輸車裝車配送?!蔽錆h錦繡樂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黃錦峰說?! ∥錆h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文高介紹,結合發展設施漁業,武漢市在生產基地建立前置倉,提前將鮮活水產品起捕后存在暫養池,與駐漢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發活魚?;钤O備和器材。目前,全市9個中心城區,從活魚起水到送至市民小區,已實現兩小時內送達?! ∷a品加工設施更完善,魚兒“游”得更遠。錦繡樂園公司的加工車間里,一條條鮮魚經過打鱗、去腮、清洗等一系列加工流程后,真空包裝冷凍保鮮。公司引入流道養殖和水產初加工設備,一小時能處理2000斤?! 皬馁u鮮魚到賣風干產品,價值翻了好幾番!”武漢黃陂區祁家灣街夏王村胡家灣,德瑤望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國剛把一車風干魚發走。他介紹,合作社養殖的青魚、武昌魚,一斤賣7元左右。經過宰殺加工、恒溫腌制和風干后,魚頭、中段、魚尾都能單獨銷售,一斤賣到20元以上?! 〗陙?,各地不斷拓展和提升漁業全產業鏈,依托不斷完善的產后加工體系,豐富的水產制品變著花樣上了消費者的餐桌?! 「=ㄊ¢}威實業以鱸魚和大黃魚為原材料的預制菜口味齊全,各具特色。公司生產部主任鄭其鋅介紹,根據時下消費需求,公司采用活魚處理技術,研制出調味鱸魚、去刺魚、烤魚等系列預制菜;研發各類休閑食品,建設現代化、規?;罴庸どa線10條,可加工30余種產品,年產值達6億元。未來可期開拓設施養殖新空間建好“藍色糧倉” 優化設施水產養殖空間布局,確保水產品持續供給,還有待開拓新空間。根據規劃,到2030年,我國將按照單個池塘10至30畝、集中連片500畝以上,建設60個鹽堿地設施漁業養殖場,促進鹽堿地有效治理利用。此外,發展深遠海集約化養殖,正在成為未來水產品供給重要的增長點?! 「=ǜV葸B江縣筱埕鎮定海灣海域,乘船出海不到15分鐘,兩座“鋼鐵島嶼”映入眼簾,“看!這就是我家漁場?!睆氖潞I橡B殖20多年的盧統鋒自豪地說?! ?020年初下水的海上養殖平臺,如同一個倒扣的果籃,有4個籃球場大小,養殖水體達到1.5萬立方米以上?!艾F在可以一鍵實現智慧養殖?!北R統鋒按下電動按鈕,眼前長達62米的“龐然大物”開始翻轉,潛藏在網箱底部的大黃魚,紛紛躍出水面?! 【嚯x養殖平臺不足3公里,落戶了新一代的綠色智能化漁旅平臺,設有50平方米的智慧漁業中心,智慧漁業系統通過自主研發算法,建立評價體系,指導生產及運營?!霸谖覀冞@里,水溫、水體環境、洋流擾動、投料數量等數據都被準確記錄,成本控制精確到每一條魚?!边\營總負責人許航說?! 「D翝O,建設“藍色糧倉”。2022年,全國深遠海養殖產量39.3萬噸,占海水魚類養殖產量兩成以上。到2030年,我國將建設99個以上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推廣重力式網箱、桁架類網箱和養殖工船等先進技術與設施裝備?! ≈袊Q蟠髮W海洋生命學院教授包振民說,從科技創新入手,未來還需要多學科進行品種培育、養殖技術、裝備設計與制造聯合攻關,重視基礎研究和數據庫建設,加強養殖設施和裝備與水產動物生活習性和行為等的適配性研究,加強智能化和智慧化技術在養殖設施上的研發,實現水產養殖裝備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