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vhtfl"></dfn>

    <ol id="vhtfl"><delect id="vhtfl"></delect></ol>

      掃碼二維碼

      關注公眾號

      市州頻道: 成都 綿陽 眉山 瀘州 南充 廣元 雅安 達州 廣安 宜賓 遂寧 樂山 內江 自貢 巴中 資陽 德陽 攀枝花 甘孜 阿壩 涼山
      (記者 秦勇)近日,榮縣新橋鎮新屋壩村川佛手產業園迎來豐收,村民穿梭林中,采收“黃金果”。榮縣新橋鎮新屋壩村川佛手產業園?! 〈ǚ鹗忠驗槌墒鞎r果瓣狀如手指而得名,通常用作中藥材。新橋鎮種植川佛手3000余畝,目前已與上海市藥材有限公司等多家制藥集團簽訂長期供貨戰略協議,今年預計采摘川佛手600余萬斤,助力農戶收入突破1000萬元。
      四川日報 | 分享: 2023-09-11
      (記者 秦勇)9月4日,自貢市貢井區成佳鎮楊柳村的自貢市泰福農副產品加工廠,工人將一箱箱大頭菜搬上貨車,這批貨物將運往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航空餐食專屬倉庫?!爱a品已通過航空航天食品必要認證?!痹摴究偨浝砹_淮良說?! 榻B,自貢市泰福農副產品加工廠通過洽談、驗廠、投標、中標等流程,于7月底與四川航空漢莎食品有限公司達成合作,訂單金額達300萬元。當天發出的是第一批供貨,10月份將同時供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及天府國際機場兩處,屆時單次供貨量將超5噸?! 〕杉焰偸侨珖忻娘L干大頭菜產業基地,建成大頭菜標準化生產基地2萬畝,年產值達3.82億元。這些大頭菜也是貢井區繼譚八爺冷吃兔之后,又一項進入航空食品領域的特色農副產品,不僅大大提升了該區大頭菜品牌的知名度,還為其他特色農副產品拓展廣袤市場提供有益示范。
      四川日報 | 分享: 2023-09-11
      (四川農村日報訊王梓薇 特約通訊員 尚永高)“夏糧收購要嚴格執行相關政策,更要保護好廣大群眾的種糧積極性!”日前,自貢市自流井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已在轄區糧食收儲企業開展夏糧收購宣傳和執法,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B日來,自流井區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夏糧收購市場監督檢查,健全完善“早介入、早預防、早提醒”機制,全力保障夏糧收購期間交易秩序穩定?! 〖袡z查期間,執法人員加強了對轄區內糧食收儲企業和個體糧食經營戶的監督檢查力度,重點檢查糧食收購單位主體資格是否合法、是否執行明碼標價、糧食收購價格是否公示,收購價格是否等于或高于最低保護收購價,計量器具是否按規定進行檢定?! 谭ㄈ藛T向糧食收購單位積極宣傳計量相關法律法規,并對儀器設備規范操作、日常養護、注意事項等開展“點對點”“面對面”指導,督促指導糧食收購企業落實糧食收購管理辦法,規范收購程序,嚴格執行質價標準。同時,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不合規行為提出明確具體的整改要求,監督其限期整改到位,并提交書面整改報告。告誡糧食收購單位負責人需誠信經營,不得壓級壓價、抬級抬價,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不公平低價收購糧食,切實維護糧食收購和流通市場秩序?! 〗刂聊壳?,集中檢查出動執法人員50余人次,檢查糧食收儲企業和個體糧食經營戶15家次,發放政策性宣傳資料200余份。
      四川在線 | 分享: 2023-09-11
      (馮妮娜 自貢網記者卜一珊)自貢市沿灘區瓦市鎮距離市區23公里,東瀕沱江、西靠釜溪河,是沿灘區重要的糧食產地,現有耕地面積4.18萬畝。近年來,該鎮堅決扛穩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土地提質增效上做文章,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努力在重糧、富農、強鎮之間找尋高質量發展之路,實現從“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轉變,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貢獻力量。瓦市鎮水稻喜獲豐收賦能在土地存量中尋找發展增量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近日天氣晴好,瓦市鎮處處都是搶收高粱的忙碌景象。一串串籽粒飽滿的紅高粱穗壓彎了腰;新堂村種植戶周仁英笑得合不攏嘴:“今年的高粱又是大豐收,我們家種了5畝,有近萬元收入?!备吡幌搏@豐收近年來,瓦市鎮加快發展現代化特色農業,深謀園區建設,實現一園多業,一地多收。同時,擴大高粱種植面積,采取訂單種植模式,與自貢市順水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協議,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進一步激發農戶的種植積極性?!耙划€高粱產量為250公斤左右,今年收購保護價為每公斤7.5元,相比市場價高出34%,每畝產值能達到1800余元?!蓖呤墟傓r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白國軍介紹,未簽下訂單的散戶也能享受每公斤6元左右的收購價,每畝高粱收入能達到1500元。目前,瓦市鎮新堂村、永樂村、華山村連片種植訂單高粱4100畝,散戶種植6900畝。全鎮種植量較去年增加2000畝,總產量達2750噸,產值超1800萬元,讓轄區農戶實現了從“種糧有吃”到“種糧有賺”的根本性轉變。糧穩天下安。近年來,瓦市鎮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約2萬畝,格田整理及坡改梯約7000畝,恢復耕地近1000畝,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通、渠相連的景象盡收眼底,通過平整土地、配套灌溉設施建設等措施,讓糧田提質變“良田”。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該鎮啟動了糧油農旅園區打造,總規劃面積25000畝,起步區5000畝,采取“經濟聯合社+公司+農戶”機制,覆蓋新堂村、大雁湖村、永樂村、華山村4個村,輻射雙塘村、沱灣村、方灣村、衛家村、金沙村5個村。通過整合打造,逐步形成集種養、加工、休閑為一體的綜合型園區,有效提高了土地使用率,促進集體經濟和農戶“雙增收”。為穩定糧食生產,瓦市鎮大力實施沱江引水項目,投入500余萬元建設沿灘區首個“沱江引水”工程,修建提灌站1座,改電增電3處,新建和串聯20公里的輸水管網,連通鎮域6座水庫,補水100余口山坪塘,既使水利與農田有機配套,從長遠解決2萬畝耕地的生產用水問題,又將沱江水引流到田間地頭。此外,該鎮還將引水工程延伸到瓦市鎮污水處理站水系地段,在冬季少雨期間,必要時可起到補水改善生態的作用。聚力在黨旗領航中增強發展能量“黨旗領航園村共建”簽約儀式為讓老百姓在發展中受益,瓦市鎮堅持黨建引領,發掘人才,培育農業能手,充分激發發展新動能,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今年以來,該鎮通過大力招引成功人士返鄉投建家鄉,成功實現招商引資1000萬元以上,發展鄉村休閑項目,同時引入自貢千椒百味公司、自貢順水農業公司等企業到農村建設基地、定向種植,推動二產帶著一產跑。瓦市鎮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通過“企業+經濟聯合社+農戶”模式,逐步推動農業鏈條式的抱團發展,組織訂單農業、自主發展生產、盤活閑置資源,逐步形成托管代理服務發展、資源合作聯合發展等穩定的增收模式。8月8日,瓦市鎮訂單農業洽談會暨招商引資推介會在該鎮大雁湖村舉行。四川千椒百味食品有限公司與瓦市鎮新堂村經濟聯合社簽訂了共建聯營農業基地協議,雙方圍繞“黨旗領航·園村共建”示范行動,達成農產品采購合作,簽訂了不低于2000噸榨菜的采購合同?!按舜魏灱s給我們老百姓吃了定心丸,不論市場如何波動,價格都按照每噸不低于700元進行收購,大大提高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蓖呤墟傂绿么妩h總支部書記徐必云說,希望有更多的企業走進鄉村開展合作,實現合作共贏。目前,郎酒集團在瓦市鎮命名高粱種植優質示范村1個、示范村2個,培育優質高粱基地6000多畝;自貢千椒百味公司在瓦市鎮共建聯營原材料基地,定向種植榨菜1800畝,聯建初加工廠1個。今年1至8月,瓦市鎮集體經濟收入167萬元,同比增長127%,其中村級收入116.5萬元,占比增長至70%,預計全年集體經濟總收入將突破200萬元。稻蝦共作增收在富民強村中提升發展分量眼下,水稻收割已近尾聲。瓦市鎮大覺村養殖戶盧曉紅滿臉笑意,剛剛豐收的水稻已通過集體經濟合作社找到了買家,現在她正忙著和村民們一起把前期培育的蝦苗投放到稻田中。培育蝦苗小龍蝦養殖周期在3個月左右。稻田為小龍蝦提供了優良的水溫環境和草植環境,而小龍蝦代謝產生的有機肥則為水稻提供養分,這為種養戶帶來了高效種養收益。稻蝦共作為實現增產增收,瓦市鎮算好土地“資源賬”。在土地上,實行錯季輪作、復合套種,開展高粱大豆帶狀復合種植5000余畝,推行榨菜、油菜輪作間作2000余畝,實現多季增收、糧經油結合。在水田中,開展“稻蝦共作”和“稻蝦輪作”,發展“早稻+晚稻”“中稻+再生稻”配套養殖龍蝦模式,實現耕地全年輪作利用,保障糧食生產,提高產出價值。這筆土地“資源賬”帶來了顯著的效益。在新堂村、永樂村推廣的“豆粱豆”“榨菜+油菜”復種間作模式6500余畝,畝產綜合收益可達5000元以上。在大雁湖村、雙塘村推廣的“柑橘+蔬菜”林下套種模式,畝產綜合收益可達6000元以上。在新堂村、大覺村推廣的“稻蝦共生、種養雙贏”模式300畝,畝產綜合收益可達6000元以上?!斑@種模式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耕種模式,大大增加了我們的收入,也激發了我們的種植積極性?!毙绿么?組農戶徐必德說,他家今年以“春大豆+高粱+夏大豆”的模式種植了6畝地,實現全年訂單輪作,預計今年增收6000余元。截至目前,瓦市鎮春大豆栽種實現豐收,產量50噸,產值30萬元,戶均增收800元;高粱產量突破2700噸,同比增長22.7%,產值超1800萬元,預計訂單農業創收384萬元,后續夏大豆和蘿卜、榨菜等訂單產品也將在秋冬季節陸續向市場推出,保障了群眾持續性收入,產業規模效應逐步體現。
      四川新聞網 | 分享: 2023-09-07
      9月5日,富順縣桂圓產業大鎮懷德鎮菊花村委會會議室座無虛席、十分熱鬧,該鎮黨委政府會同縣農民工服務中心、縣稅務局、縣氣象局、縣煙草專賣局、縣郵政公司、縣移動公司,在這里舉行自貢郵政服務鄉村振興“雙百工程”菊花村產業孵化基地授牌儀式,全力推進桂圓產業發展助農增收。當天,菊花村一邊舉行授牌儀式,一邊開展電商直播活動?!昂蒙胶盟龊霉?,這個每盒是5斤裝的,只賣十九塊九,包郵到家喲……”在村農民工綜合服務站內,直播工作人員向消費者作展示推薦。這是相關部門和企業齊心協力幫助銷售懷德桂圓的有效舉措之一。在離菊花村不遠的懷德鎮郵政營業所,不斷有農戶挑著桂圓來到這里,現場地上桂圓堆積如山,上述單位的黨員志愿者們正忙碌地打包、裝運桂圓,發送給通過直播訂購的全國消費者?!拔覀儜训鹿饒A今年產量好,品質更勝往年,這段時間訂單很多,我們的特色農產品暢銷全國?!睉训骆傸h委負責人高興地說??h農民工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縣農民工服務中心貫徹“農民工服務+”的理念,以村級農民工綜合服務站為平臺,聯合郵政公司等國企單位,依托郵政公司銷售平臺及渠道等資源優勢,在農產品產地開展直播帶貨,助力鄉村產業發展。2022年8月開始,直播首日不到30分鐘近1000斤桂圓一搶而空,打響了懷德桂圓電商直播帶貨的“第一槍”。據了解,縣農民工服務中心聯合懷德鎮、縣郵政等單位,每年對懷德鎮桂圓、紅心柚等農產品進行直播帶貨。本屆懷德桂圓直播帶貨活動將持續兩周,截至目前,已累計助銷懷德桂圓近2萬斤,為超過200戶農戶解決了產品銷售的困難問題,更是將懷德桂圓品牌推向了全國。(供稿:富順縣委宣傳部)
      四川新聞網 | 分享: 2023-09-07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佳 徐燦紅 袁宇君 羅敏 洪瑜沱江下游,稻香綿長。9月5日,隨著道路兩旁樓房逐漸“變矮”,“走進天府糧倉”中省主流媒體乘車進入自貢市富順縣,來到獲得袁隆平院士親筆題字的“再生稻之鄉”,沉醉在清香與豐收氛圍中?! 〗衲?,富順縣水稻播種面積49.3萬畝、再生稻蓄留面積43萬畝,預計水稻總產量將達到31.5萬噸,其中再生稻超過5萬噸。在富順縣代寺鎮稻粱現代農業園區以及古佛鎮“中稻+再生稻”核心示范片等地,記者們近距離觀察當地針對旱地水田分別施策,解讀其中增收增產的密碼。記者一行探訪富順縣中稻+再生稻核心示范片。增 效推行旱地“2+2+1”模式,荒坡地產“千斤糧萬元錢”  9月5日上午,媒體采風團來到富順縣稻粱現代農業園區綜合服務中心、代寺鎮李子村觀測點,了解富順縣農業產業發展及撂荒地治理情況?!  叭昵斑@里遍布石塊,土壤層很稀薄,是不被重視的荒坡地,現在通過推廣‘2+2+1’糧經復合種植模式,實現每畝年產出過萬元?!贝骆偢辨傞L聶洪建介紹,當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光熱條件打造“2+2+1”模式,具體指的是“兩季大豆+高粱蓄留再生高粱+一季蔬菜”?! ⊥ㄟ^恢復土壤肥力,深挖土地潛力,富順縣做優糧經統籌文章,打造示范種植基地5萬畝。聶洪建介紹,通過施用生物菌肥等有機肥,以及在高粱中套作大豆,利用大豆固氮作用,逐年為土壤恢復肥力?! ≡谠撚^測點,高粱已有五六十厘米高。聶洪建介紹,“這是第二茬高粱,7月已收割頭茬高粱,大豆也已收獲一季,第二季夏大豆也已播下?!薄 ∪缃?,該觀測點80畝土地能實現畝產值過萬元。聶洪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年兩季高粱畝產700公斤左右,產值3500多元,兩季大豆畝產1600公斤毛豆,產值4800多元,一季蔬菜畝產3000斤左右,產值2000多元,實現“千斤糧萬元錢”?! ?,富順縣還在全域開展撂荒地集中整治,因地制宜推進復耕復種,探索“自主+幫代+兜底”漸進式整治方式,制定專項整治、動態監測等6項指導性文件,整治耕地撂荒3.36萬畝,實現集中治到常態管“動態清零”。增 收再生稻下養魚,實現“噸糧田五千元”  富順是中國再生稻之鄉,是全國再生稻年總產量首超1億斤的縣份,依托再生稻,當地實行“中稻+再生稻+漁業養殖”生態立體種養模式,田埂增種大豆、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示范推廣6萬畝,實現“噸糧田五千元”?! ≡诠欧疰傇偕竞诵氖痉镀镍P儀村,26個“稻香杯”新品種正同田生長,頭茬稻收割后的稻樁上已重新萌芽,目前正進入抽穗期。古佛鎮農業中心主任范國利介紹,通過對比試驗,從中篩選出最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再生稻品種?! ?,今年鳳儀村水稻面積3897畝,其中蓄留再生稻3680畝,有收面積3520畝。范國利介紹,今年中稻已經收割,平均畝產684公斤,再生稻平均畝產預計可達280公斤,好田塊可達400公斤?!斑@片示范地高產田塊都是噸糧田?!薄 」欧疰傸h委書記甘桃介紹,今年鎮政府加大財政經費補助,來推動該核心示范片建設,實施水稻種子補助資金13萬元、底肥補助12萬元,再生稻促芽肥尿素補助資金7.6萬元、開展專業隊促芽肥統施補助1.5萬元,共計投入財政補助資金34.1萬元?! 「豁樋h農業農村局局長邱明貴介紹,再生稻米質更好,直鏈淀粉含量高于頭茬稻,行情往往高于頭茬稻,而且,再生稻管理上較頭茬稻省時省工?! 氖找嬲纪度氲谋壤齺碚f,再生稻遠高于頭茬稻,這也解釋了富順縣再生稻逐年攀升的現象。據統計,富順縣再生稻面積從1986年的5.4萬畝,到今年的43萬畝,增加了近38萬畝?!  敖酉聛?,我們要繼續抓好再生稻大田生產,實現穩面積、提單產?!鼻衩髻F表示,力爭三年內,讓好田塊平均畝產突破500公斤,整體上平均畝產突破300公斤。
      四川在線 | 分享: 2023-09-07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區委關于黨建引領新型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補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短板。9月4日,大安區大山鋪鎮召開黨建引領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推進會。部分鎮機關干部、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專干、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經辦人員共2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現場會上,傳達學習大安區2023年黨建引領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中期推進會精神;通報各村上半年集體經濟收入情況;各村黨組織書記分別匯報上半年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和下半年工作打算。隨后,鎮黨委主要領導結合當下村集體收入情況,逐村分析研判,就高質量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進行再安排、再部署。會議強調,要高度重視,深化思想認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各村要以黨組織為主體,堅持黨建引領,統籌謀劃、上下聯動、精準施策,通過組織推動、引領帶動、政策驅動等方式,不斷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要敢于擔當,壓實工作責任。各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研究解決村集體經濟增收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和解決方法,黨組織書記要堅決扛起工作責任,做到重大部署研究、突出問題過問、重點工作督促,切實抓實做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要多措并舉,創新工作措施。各村要通過盤活資產、延長鏈條、創新業態等途徑,推動股份合作自主經營、共建“飛地”抱團發展、租賃經營穩健發展等多種經營模式齊頭并進,因地制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要全面摸清村級集體資產、資源、資金,做到“清倉見底”,主動創收“造血”,真正實現以產業振興助力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供稿:大安區委宣傳部)
      四川新聞網 | 分享: 2023-09-06
      補齊基礎短板,健全機制體制,加強宣傳教育……連日來,自貢市自流井區綜合執法局會同轄區各鎮政府和環衛市場化公司,以問題為導向,緊盯軟硬件建設環節,加快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補短扶弱工程,旨在推動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整改工作落地落實。在前期拉網摸排基礎上,自流井區共計修復更換補充鎮域村道范圍破損臟污缺失的垃圾收集容器200余個,更換垃圾分類標簽40處,在部分亂傾倒現象嚴重的點位增設監控設施,并連接智慧環衛指揮系統,進一步提升了自流井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能力。由區治理辦牽頭先后制定完善了城鄉環衛一體化(鄉鎮范圍)作業考核補充細則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明確建立區、鎮、村三級督查機制,并將督查結果運用于服務費劃撥。同時,區綜合執法局會同農業農村、交通運輸等涉農部門建立了聯巡聯查制度,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納入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河長制重要內容,同步開展督查工作。各鄉鎮、村組先后組織召開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動員大會、村集體會,向干部職工和村民再次宣講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整改和收費工作的重大意義,并積極推廣垃圾分類試點建設,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為自流井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營造出濃厚的社會氛圍。 (供稿:自貢市城管執法局)
      四川新聞網 | 分享: 2023-09-05
      四川農村日報訊 特約通訊員 蔣兵  8月25日,榮縣東佳鎮上空烈日當頭。東佳鎮姜柏嘴村的20多名務工群眾,正在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忙碌著,施工現場為榮縣2023年以工代賑示范工程。施工作業的這群人,均屬當地的在家村民?! 」P者從榮縣發改局了解到,榮縣2023年以工代賑示范工程總投資600萬元,建設內容為硬化路面寬3.5米、長5946米村組道,硬化路面寬2.5米、長922米產業道;實施土地整理,其中旱地整理19.35畝,格田整理232.57畝;新建蓄水池2口,整治山坪塘3口。該工程自6月30日開工以來,已吸收27名當地群眾就地務工,通過一卡通平臺發放勞務報酬約6萬元?! 展と罕娊獦錁s說:“以工代賑政策確實好!我今年都快70歲了,有機會能讓我們自己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發揮一點自己的作用,我感到很高興!感謝黨委政府對我們的關心!”  東佳鎮負責人表示,該鎮將以此次工程的實施為契機,探索和創新勞動技能培訓模式,構建“項目—培訓—就業”三位一體以工代訓培訓機制,在全縣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方面作出示范,同時將進一步發揮村黨支部核心主導作用,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在全縣基層黨建引領項目建設方面作出示范?! 私?,通過項目實施,將持續改善姜柏嘴村和大坪山村兩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東佳鎮姜柏嘴村鍋丘山集中安置點、銀埂山集中安置點)及周邊基礎設施條件,有效緩解當地群眾出行難、務工難的問題,將實現勞務報酬增收187.1萬元,實現務工群眾人均獲得勞務報酬1.25萬元。
      四川在線 | 分享: 2023-09-05
      處暑時節,田間低下頭的金黃色稻谷、地里笑彎腰的紅色高粱迎風搖曳……在富順縣廣袤大地上,村民們辛勤勞作,繪就出一幅幅精彩的豐收圖。金黃的玉米、飽滿的花生、甜蜜的桂圓……碩果累累的季節,續寫著又一個春華秋實的故事。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稻田里的忙碌,只為“飯碗”端得更穩。面對年初的干旱形勢,富順縣按照“科技抗旱保春耕、政策引導擴面積、糧經統籌增總量、綠色高質提效益、機制創新壯主體、強化保障奪豐收”的總體思路,扎實推進水稻高粱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和糧食生產抓點示范建設,突出打造“一園、兩點、四片、五環線”糧食生產高標準示范區,努力實現“糧增產、錢增收、保安全”的總體目標。同時,印發《富順縣奮戰100天堅決打贏抗旱備耕攻堅戰工作方案》,全縣上下嚴格對照方案,層層落實抗旱備耕有效應對措施,層層集中時間、精力抓好抗旱備耕,層層建立抗旱備耕工作指導隊伍,堅決打贏抗旱備耕攻堅戰,確保了全縣春耕生產順利實施,實現大春播栽面積119.2萬畝。進入8月,映入眼簾的皆是沉甸甸的金黃稻穗,稻浪滾滾一望無際。之前所付出的努力、格外傾注的心血,迎來了最美好的碩果。今年,富順縣水稻播種面積49.3萬畝,再生稻蓄留面積43萬畝,預計水稻總產量將達到31.5萬噸,其中再生稻超過5萬噸。8月中旬,在代寺鎮萬畝“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正上演著一幕幕豐收景象。稻田里,不少農戶正在搶抓時節收割水稻,大家分工協作,割稻穗、脫粒、裝袋有條不紊。代寺鎮李子村產業專干何狀元說:“近幾天天氣良好,陸續有農民開始打谷子。今年李子村水稻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預計中稻畝產在650公斤左右?!备豁樋h是“再生稻之鄉”,古佛鎮是富順縣“中稻+再生稻”的核心區。在古佛鎮的“中稻+再生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園區內,成片的稻田連在一起,綿延起伏、錯落有致,步入其中,便有陣陣稻香襲來。在藍天白云映襯下,農人在由“綠”漸“黃”的稻田里忙碌不停,一幅美輪美奐的秋收畫卷躍然眼前。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根本大事。富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將糧食安全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首位,把高質量抓好糧食生產作為糧食主產縣的責任擔當。為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水稻、高粱規?;N植基地建設,富順縣以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園區為抓手,狠抓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生產,確保完成全年糧食生產任務。龍貫山稻粱現代農業產業園屬富順縣規劃的富東優質糧食生產區,涉及古佛、童寺、代寺等多個鎮。近年來,富順縣編制完善現代農業園區規劃,以龍貫山“雙再生”綠色稻粱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已建成稻粱核心園區面積2萬多畝,高標準農田覆蓋率超過70%,機械化耕作水平達95%;集中打造形成了代寺鎮李子村、童寺鎮西湖村、古佛鎮鳳儀村共10000畝優質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核心示范區。全縣建成“中稻+再生稻”基地45萬畝,其中各品系優質稻種植面積已達37.5萬畝,始終把糧食安全緊緊握在手中。促進糧食增產增收富順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特別適合水稻及再生稻生長。豐收時節,稻田里稻浪翻滾、機聲隆隆,唱響了豐收的歡歌,傳來了顆粒歸倉的喜悅。大小型收割機、打谷機成為了當前水稻收割當仁不讓的主角,在琵琶鎮艾家村的高標準農田邊,飽滿的稻穗不斷滾入機器,轉眼間就完成了水稻收割、脫粒。琵琶鎮今年共種植水稻2.32萬畝,預計產量在1.83萬噸左右,其中艾家、青峰兩村,依托高標準農田資源優勢,以稻粱產業為主導,連片打造了“中稻+再生稻”規范化栽培示范基地2000畝,并輻射周邊“中稻+再生稻”基地5000余畝。稻花香里說豐年,并非只是靠天饋贈,更與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密切相關。富順縣圍繞農田、農機、農技持續發力,全面助推糧食產量再上新臺階。建設高標準農田,是落實“藏糧于地”戰略,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根本舉措。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基礎在于保障耕地面積,全縣恢復耕地1.96萬畝,完成省市下達目標任務。全縣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6.28萬畝,整治撂荒地3.54萬畝。生產水平穩步提升的一大亮點,是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全縣建成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點、油菜全程機械化示范點各2個,成功創建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2個,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農作物綜合農機化率達到70.98%,較上一年增加3.19%。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同時,富順縣積極探索強化科技支撐作用,不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持續與隆平高科公司、中化集團等產研機構合作,大力推行“訂單生產”,因地制宜推廣“2+ 2+1”復合種植、“稻-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實現“千斤糧萬元錢”“噸糧田五千元”。不斷優化農技服務,建立完善縣鄉農技推廣體系,現有縣級農技推廣機構13個。持續用力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已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含新型職業農民)3208人。近段時間,富順縣農技站的干部職工根據農時農事需求,繼續開展技術指導到戶、到田,在確保中稻豐收的基礎上還確保再生稻也要豐收?!盀榱颂岣咚酒焚|和產量,全縣農技人員探索總結了一套較為成熟完善的水稻(再生稻)配套生產技術?!备豁樋h農技站副站長李燕容表示,重點是把好品種篩選、豐產栽培、田間管理、再生稻促芽肥、完熟收割“五道關”,確保水稻高質高產。處處洋溢豐收喜悅眼下,除了水稻,玉米、佛手柑、花生、桂圓等也進入收獲期,全縣各地開啟了多樣豐收季,呈現一派熱鬧好“豐”景。在富世街道海棠社區、丁海村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片,采取統一播期、統一品種、統一田間除草、統一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五統一措施”的玉米迎來了豐收,經過現場實收測產,平均畝產596.3公斤,取得了抗旱增糧的顯著效果。該地玉米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得到了廣泛認可。李橋鎮腰塘村,當前正值佛手柑開始成熟的季節,形如手指相握的佛手柑,正沉甸甸地掛在枝頭。當地通過種植佛手柑,把撂荒地盤活了,村里的產業也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的錢袋子也逐漸鼓起來了。腰塘村村民熊俊祥說:“自從咱們村發展了佛手柑產業,不僅盤活了撂荒地,也拓寬了我們的收入渠道,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我現在既可以收租金,又可以收傭金,兩種途徑增加收入?!鼻镲L吹,碩果香,花生熟。在福善鎮陽升村,放眼望去,一大片綠油油的花生田映入眼簾,村民頂著烈日忙著采收花生。田間地頭,村民們有的在拔花生,有的在把顆粒飽滿的花生脫粒,豐收的喜悅掛在每個村民的臉上?!翱纯次疫@花生顏色多漂亮,粒粒飽滿,你嘗嘗是不是又脆又甜?,F在濕花生每斤能賣4元,一畝地能收幾百斤。這段時間,靠賣花生就有一筆不少的收入?!贝迕窭吓砼踔ㄉ吲d地說。懷德鎮有“桂圓之鄉”美譽,全鎮大部分農戶以種植桂圓為生。當前,果農們正忙于桂圓采摘。一顆顆水嫩多汁、清香鮮甜、皮薄肉厚的桂圓,備受消費者青睞。通過電商渠道,懷德桂圓從枝頭出發,到達了五湖四海的舌尖?!敖衲甑臍夂蚍浅S欣诠饒A生長,各村的桂圓果實圓滾,果肉厚實,水分充足,脆甜爽口?!睉训骆傁嚓P負責人表示,目前,各村的桂圓銷路都非常好,均價賣到了每公斤7元。風吹沃野,碩果累累。為促進經濟作物增產、群眾增收,富順縣在生產關鍵時節組織專家進行理論及現場培訓,技術人員強化進村入戶實地指導,確保種植戶抓好管理關鍵要點,保證產量和質量。同時在經濟作物產業重點鎮鄉各選擇確定一個示范聯系點位,明確一名技術人員負責技術指導,確保示范點位關鍵技術措施落地落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全縣上半年水果種植面積保持在26萬畝左右,產量1.47萬噸,同比增長7.75%。蔬菜播種面積10.57萬畝,同比增加9.93%;產量27.85萬噸,同比增加6.18%。中藥材產量990噸,同比增長151.6%。又是一年豐收季,田間地頭依舊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富順縣廣大村民靠勤勞的雙手,換得沉甸甸的豐收。一幕幕喜人的豐收景象,既是鄉村振興中最美的風景,也是對農業蓬勃發展的最好禮贊。 (供稿:富順縣委宣傳部 劉瑞)
      四川新聞網 | 分享: 2023-08-31
      如果用一種顏色來形容秋季,那么一定是金色!秋陽下的村莊,玉米粒在閃閃發光,放眼望去宛若一片金色沙灘。走進富順縣鄧井關春光村,家家戶戶都在忙碌,揉搓著已經初曬過一遍的玉米棒。除了本村村民外,還有一群別樣的身影在村民院壩中穿梭,富順縣鄧井關街道的黨員和團員們聽說了秋收農忙的消息,自發到農戶家中幫忙?!笆种杏屑Z,心中不慌”,建設高標準農田,就是守好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春光村通過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著鄉村振興的車輪滾滾向前。據了解,春光村高標準農田占地共計230余畝,其中玉米70余畝,水稻田160余畝,建設好、維護好、發展好高標準農田是春光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的重要環節。自今年該項目實施以來,在鄧井關街道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玉米同比增收1.2萬斤,水稻同比增收8萬斤。同時高標準農田的建設還進一步提高了周邊村民的工資收入,通過短工的形式,春光村村民獲得報酬共計約20萬。(供稿:富順縣鄧井關街道)
      四川新聞網 | 分享: 2023-08-31
      在青山綠水間,感受自然氣息;在紅色熱土上,譜寫奮進之歌;在鄉村美景里,鼓起村民錢袋子……近年來,自貢市自流井區立足城市近郊區位優勢和特色生態資源稟賦,豐富鄉村色彩,充盈向往理由,差異化打造“文旅仲權、農旅榮邊、康旅飛龍峽”產業圈,構建以紅色文化、生態旅游、智慧康養為支撐的多主題、多類型、多業態鄉村旅游特色品牌,農旅融合推進迅速。堅持以項目強產業。引入農產品深加工、智慧農業和冷鏈物流等產業,主動融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推動四大特色種植產業和三大特色養殖產業集群發展。堅持以農旅揚特色。制定《自流井區促進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獎勵扶持辦法》,通過舉辦“東升雞”美食大賽等特色文旅活動,不斷豐富“近郊游”等旅游業態。堅持以責任促治理。制定《自流井區全域推進“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智慧鄉村治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指導各村細化完善村規民約等,并入駐“川善治”智慧鄉村治理平臺,提升服務效能。???今年以來,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81萬噸,同比增長5.88%。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旅游綜合收入6800余萬元。指導27個村入駐智慧鄉村治理平臺,服務村民達1.17萬人次。(供稿:自流井區委宣傳部)
      四川新聞網 | 分享: 2023-08-31
      近日,從農業農村部官網獲悉,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開始公示。經地方推薦、專家審核,擬推介北京市房山區張坊鎮大峪溝村等256個村落,為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公示時間為8月25日至8月31日。其中,自貢榮縣鐵廠鎮黑觀音村榜上有名。鐵廠鎮石筍溝景區。胡未供圖據了解,鐵廠鎮黑觀音村距榮縣縣城12公里,成宜高速在該村設有出口,村內有高石梯森林公園、石筍溝省級茶葉主題公園等豐富的旅游資源,面積13.236平方公里,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76戶,人口1664人,黨員104名,2個黨支部。全村以茶葉種植為主,現有茶園7600余畝,年產值357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87%。黑觀音村已評為國家級“森林鄉村”“中國森林養生基地”省級農業主題公園、省級“四好”村、省級“鄉風文明示范村”“2019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工作示范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77萬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休閑農業部分占比56%。近年來,黑觀音村結合石筍溝內獨特的自然景觀,做強“茶旅融合”文章,已形成集休閑、觀光、采茶體驗、農產品加工的茶旅融合田園綜合體。(供稿:榮縣縣委宣傳部)
      四川新聞網 | 分享: 2023-08-30
      黃埔軍校展現軍事才能、湘贛邊界組織秋收起義、奮戰沙場壯烈犧牲……翻看自貢市自流井區仲權鎮竹元村新近的盧德銘烈士系列剪紙藝術作品展陳,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烈士的光輝事跡躍然紙上。8月18日上午,自貢市優秀剪紙作家周全平將自己精心創作的剪紙作品捐贈給竹元村,旨在進一步弘揚德銘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有力助推竹元村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仲權鎮竹元村地處自貢市西南部,是秋收起義總指揮、“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盧德銘的故鄉,也是早期革命思潮發源地和仁人志士孕育的搖籃。村域內有盧德銘故居、盧德銘雕塑廣場、自流井區委黨校等豐富紅色資源。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竹元村秉承“德行兼備、銘記使命”理念,以紅色精神傳承賡續為主線,以“紅色政權·星火傳承”為主題,緊扣組織建設、開展紅色教育、發展集體經濟、健全村級治理機制。在深挖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教育、扛牢紅色擔當上用真招、出實招,把“紅色基因”轉化為“紅色力量”,著力將竹元村建成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的紅色美麗村莊。竹元村始終堅持黨建帶團建,以產業興旺為根本,持續依托竹元村現有良好資源稟賦,切實在資源、資產、資金三個方面下功夫,實施全域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行動,促進集體經濟向個體致富延伸擴散。持續深化“紅色政權·星火傳承”主題,以“紅色村”扛旗引路為方向,培塑紅色美麗村莊主題展示之路、紅色美麗村莊黨建研學之路、紅色美麗村莊產業發展之路“三大核心之路”紅色教育品牌。定期開展黨員群眾志愿服務,深化推行院落公約、道德積分超市等自治制度,開展身邊好人、最美家庭、最美公婆、最美媳婦等系列評選,引導教育群眾以主人翁意識參與紅色美麗村莊建設,使群眾看得見、能參與、有感觸,營造紅色文化傳承新風氣。(供稿:自流井區仲權鎮)
      四川新聞網 | 分享: 2023-08-28
      (自貢網記者 張翠娜 攝影 宋姿熠)清澈如鏡的旭水河蜿蜒而過,灰瓦白墻的民居商鋪臨河而立,鹽運古道河灘壯美,祠堂宅院古韻悠然……在貢井區艾葉古鎮,被青山環抱、以綠水相依的李家橋社區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文化村落、四川省首批傳統文化村落。近日,記者來到李家橋社區,漫步于老街宅巷,憑吊昔日的鹽運盛況,感受如今的閑適美好,細細追尋留在歷史文脈里的鄉情記憶。歲月悠長?? 古道遺韻猶在李家橋社區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貢井區艾葉古鎮的核心區域,當地人多稱這里為艾葉灘。史料記載,漢代時,這里便有土著人依灘而居,留下雷公坡崖墓群。北周武帝時期(561一578年),朝廷組織開鑿大公井取鹵熬鹽并設公井鎮,這里便被納入公井鎮管轄。北宋慶歷年間,李家橋開始顯現其物資集散地的特殊地位。南宋乾道末年(1173年),旭水河艾葉灘至汪家灘75公里長的航道成型后,艾葉灘便成為旭水河鹽運古道上第一個翻灘運輸的集散碼頭。千百年來,作為旭水河航道上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艾葉灘為自貢市鹽業發展作出了特殊貢獻。據史料記載,清康熙至道光年間,每年在艾葉灘轉運的食鹽多達三、四萬噸。此外,煤炭竹木、農副產品等大量貨物也在此轉運。太平天國和抗戰時期,兩次“川鹽濟楚”,富榮西場各井灶食鹽匯集艾葉碼頭上船,經“八里秦淮”一路盤灘過坳,入釜溪、下沱江、進長江、至楚岸,運量數倍于以往,既緩解了軍民淡食之苦,又成就了鹽都的輝煌歷史。李家橋作為物資集散地,聚集了抬鹽工人、船工、來往馬幫等各類人群,承載了食宿休憩、商貿交易、餐飲娛樂等多種功能,曾經車水馬龍、商賈云集,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宋代陸游詩作《入榮州境》“長筒吸井熬雪霜,轆轤咿啞官道傍”,描繪出貢井產鹽勝景。名儒趙熙于抗戰初期到艾葉灘,吟出了“井灶如林沖云霄,黑白巨龍天上饒”的詩句,可見當年盛況。數百年來的物流交集、商貿興繁,鹽運文化、碼頭文化、商貿文化交融匯集,造就形成了李家橋獨特的格局風貌與歷史文化。作為古代水陸鹽運的樞紐,李家橋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3條驛道。其中,橫街長350余米,形成于唐宋時期,依沱灘而建;正街長900余米,形成于元順帝時期,兩側建筑為川南特有的穿斗式建筑群落;平康路長300余米,形成于清光緒28年,街巷建筑為民國風貌。歷經歲月滄桑,李家橋傳統街巷格局如今仍保存完整,以路、河為建筑肌理,以鹽井、灶房為核心,構成團聚式建筑群落。曾經的古宅院、古商鋪、古戲院散布其間,雖然早已不見舊日風采,但仍以另一種姿態靜默而立,仿佛輕聲訴說著往昔的繁華。鹽運遺珍? 見證歷史變遷歲月更迭,光陰荏苒。曾經的“鹽運古道第一灘”上,古驛道、古橋、古轉鹽碼頭等仍保存完好,只是少了鹽船競渡、人聲鼎沸的喧鬧,多了飽經歲月的滄桑與沉靜。千年的井鹽生產和水陸鹽運為李家橋留下了諸多歷史遺存。最初,艾葉灘只有碼頭,是當時榮州煤炭下運至貢井鹽場的駁轉點和自貢鹽巴水路運輸的起點。為連接東西兩岸陸路交通,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當地修建了平康橋。此后,為提高水位翻轉鹽船,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修筑平康堰閘。清康熙年間,艾葉碼頭建成,成為艾葉灘船槽至沱灣的第一碼頭。如今,這套水利交通樞紐工程仍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開發保護價值。除了這些豐富的鹽史遺存,李家橋還留下了不少傳統古建群落。而今,李家橋社區仍保存著貢井鹽場三大鹽倉之一的艾葉橫街鹽倉。該鹽倉始建于清代,面積達243平方米,原為貢井大鹽商羅萬森的私家鹽倉,后由貢井鹽廠接管。該鹽倉在貢井鹽業發展過程中具有較大的貢獻和作用,也具有較高的文物保存價值。吳家祠堂建于清代,是貢井吳姓地主的家族宗祠,建筑面積1384平方米。該祠原為兩層四合院,現存正堂面闊8間、進深2間。吳家祠堂布局雖已殘缺,但保存了古樸原始的風格,屋脊灰塑、雕飾和建筑布局不同于其他民間宗祠,具有較高的文物保存價值。李家橋天宮堂始建于明代天啟年間,清代重修,現存建筑面積389平方米。2002年,龔扇生產廠家選址于此,這里如今便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龔扇的編織中心。近年來,艾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古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對李家橋社區的格局和歷史文化遺存進行妥善保護和整治。該鎮先后修繕了天宮堂、古鹽道、艾葉橫街等文物點和傳統街巷,保護了艾葉灘、鹽運碼頭等遺跡遺址,使其歷史風貌和自然人物景觀得以重現,煥發新的光彩。2022年8月,艾葉鎮李家橋社區村史博物館、艾葉鹽業歷史文化陳列館在天宮堂建成投用。展館以“井鹽古鎮、鹽運要津”為主題,通過實物、文字、圖片等形式,展示了這里豐富獨特的鹽史文化遺產。與此同時,李家橋社區持續開展風貌整治,對傳統街巷環境進行提檔升級,修繕路面、花壇,開展管桿電線和晾衣架規范整治,實施4公里亮化工程,使李家橋社區環境大為改善,古村落舊貌換新顏。傳承保護? 煥發現代活力“您先坐,喝喝茶,一會兒就上菜來!”在李家橋橫街“胖妹兒鯽魚”小餐館中,63歲的社區居民李永紅忙碌著招呼客人。這個餐館其實是他從小居住的家,70多平方米的面積,被其布置得溫馨整潔,擺上5張餐桌,如同家宴一般。李永紅告訴記者,他是土生土長的李家橋人,河灘、古橋、老街巷……每一處磚石草木都承載著他成長的記憶,他也曾一度為這里的老舊破敗而失落。不過近些年來,李家橋有了很大的變化,環境變美了,街道熱鬧了,無人問津的老舊社區搖身一變成了網紅打卡地,不少游客前來欣賞鹽運古道風景,在石灘清流上嬉戲玩耍,在老街深巷中拍照留念,探尋百年龔扇的奧秘,品嘗艾葉土雞腳、古鎮豆花等美食……看著家鄉如此變化,曾經從事過餐飲業的李永紅躍躍欲試。幾經思索,他把老房子裝修一新,開起了小餐館。艾葉鎮政府對橫街進行風貌打造時,他家旁邊的平臺被修整一新,李永紅便將此處種花養草裝點一番,擺上露營桌椅,供游人品茶休憩。此處正好臨河觀景,別有一番情致?!叭ツ?月開業的,生意還行,現在周末節假日來的人還是不少?!崩钣兰t告訴記者,開業前一天,他還召集街坊鄰里舉辦了一場壩壩宴,共擺了17桌。鄉里鄉親聚在一起閑話家常、品嘗美食,在溫馨熱鬧的氛圍中感受濃濃的鄉情。李永紅和居民們希望,政府能繼續加大保護開發力度,讓李家橋環境更美、生活更好。李永紅和其他社區居民的盼望,也是艾葉鎮黨委、政府高度關注并正在積極推進的工作。艾葉鎮委托四川省村鎮建設發展中心編制了《艾葉鎮李家橋社區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2014-2030)》,堅持“保護為主、合理利用、改善環境、有效管理”的指導思想,從傳統建筑保護利用、歷史環境要素修復、基礎設施和環境改善、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等方面著手,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分期治理,在有效保護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基礎上,適度發展特色旅游。當前,李家橋社區正規劃打造“一心三軸三區”的空間布局形態?!耙恍摹笔且詸M街子、正街、平康路為基礎形成的古街巷旅游發展核心;“三軸”是以旭水河水系景觀為依托的濱水景觀控制軸,由正街和橫街子組成的以老街建筑風貌為主的人文旅游軸線,由艾芝路構成的城鎮商貿發展軸線;“三區”即古村風貌保護區、特色風貌塑造區、一般風貌控制區。同時,李家橋社區還結合自身獨特的自然風貌和歷史文化特色,以保護李家橋社區傳統村落整體風貌、重要建筑為核心,注重保護和傳承物質文化遺產,繼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打造集古鹽文化、歷史街巷、休閑度假、鹽都美食于一體的傳統古村落旅游目的地,讓李家橋社區傳統村落煥發現代活力。
      四川新聞網 | 分享: 2023-08-24
      今年以來,自貢市沿灘區住建局認真落實省、市、區防汛工作部署,提高認識、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打好組合拳,筑牢防汛“安全堤”。認清防汛形勢,完善應急預案。緊盯“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在往年防汛經驗基礎上,結合全區防汛工作實際情況,對城區防澇應急預案進行了修改完善,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強化統籌協調,構建防汛合力。緊盯重點工作,落實防汛措施。一是提前做好城市道路、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排查維護,5月至今,共計修復故障路燈300余盞、人行道500余平米、清理綠化帶5萬平米。二是要求施工現場對現場營地、深基坑、高邊坡、臨時用電等地質災害風險較大點位提前開展隱患自查整改,做好施工現場低洼地段的降水、排水工作。落實專人對施工現場開展巡查。截至目前,全區在建施工現場32個,施工現場內設有臨時辦公場所32處,集中宿舍2處,均未發現有地質災害隱患。三是做好農村自建房排查工作,存在安全隱患的經營性自建房嚴格管控,截至目前已排查整治城鄉自建房7680處,發現隱患8處,完成隱患整治8處,出動人員1472人次。落實值班值守,做好應急處置。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重大險情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處置,為城區防汛工作的正常運轉提供有力保障,保證了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供稿:沿灘區住建局)
      四川新聞網 | 分享: 2023-08-24
      四川農村日報訊 特約通訊員 蔣兵  8月16日清晨5點,天剛蒙蒙亮,榮縣新橋鎮趕場沖村10組村民許堯知、虞例文夫妻便下田了,他們要在當天把剩余的3畝多水稻搶收完畢?!俺矛F在天氣好,一是趕快搶收晾曬,爭取水稻不霉爛;二是讓第二季再生稻早發芽早生娃(結第二季稻)?!逼拮佑堇囊贿呄虼蚬葯C“嘴”里不停地塞入稻穗,一邊幽默地說?! ∠裼堇倪@樣以家庭為單位,“單打獨干”收割水稻的,在他們周圍300米內的成片稻田里就有4戶。先割稻穗,再抱穗成團,然后一人操作汽油動力打谷機脫粒,一人撩去脫粒附帶的雜草,最后將干干凈凈的稻子搬運回家門口的壩子晾曬。這樣的半機械化收割水稻,是新橋這個丘陵鎮的收割特色?!  拔覀兇褰衲瓴ピ运?200畝左右,5天前開始有村民收割,如今收割超一半了。村民都曉得,晴好天氣時得趕緊搶收,做到顆粒歸倉?!壁s場沖村黨總支書記郝凱介紹,為了幫助缺勞戶搶收,在村黨總支的號召下,村上組織的黨員搶收小分隊就幫重病患者張啟宣搶收了3畝多水稻,近幾天累計為缺勞農戶搶收 100多畝?! ≮s場沖村的水稻搶收現場,僅是新橋鎮1.9萬畝水稻搶收的縮影?!敖衲?,全鎮應播栽水稻2.05萬畝。除近1000畝‘望天田’無法等水插秧改播旱糧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外,其余實現了適時栽插。目前,1.9萬畝水稻正采取機械化、半機械化方式搶收,搶收面積近一半,有1/4的稻子已經曬干入倉?!痹撴傓r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 榻B,1.9萬畝水稻搶收,約10%的田能實現全機械化收割,其余的均為半機械化收割。為了不誤農時,各村都組織了互幫互助黨員搶收小分隊,目前搶收小分隊為缺勞戶搶收水稻近1000畝?!皬哪壳笆崭畹那闆r看,管理得好的田,畝產能實現650公斤,再生稻管理得好還能產250公斤,兩季實現產量900公斤?!痹撴傓r業服務中心人員介紹?!  靶聵蜴傄皇肿屖?,一手抓再生稻施肥、蓄留,還一手抓3000畝秋紅薯栽插、3000畝秋大豆播種,同時抓1500畝秋蔬菜播栽,期待來年獲得大豐收?!痹撴傌撠熑私榻B?! 」P者在該鎮收割了的水稻田塊看到,有的稻樁上已經長出了新苗,稻田里有魚兒在戲水,一片盎然生機。
      四川在線 | 分享: 2023-08-24
      四川農村日報訊 廖志全 秦勇 特約通訊員 尚永高  8月18日一整天,自貢“隱山居”民宿負責人周登遠的電話應接不暇?!半[山居”民宿所在的自流井區飛龍峽鎮,擁有省級森林公園、貍狐洞水庫等自然資源優勢,交通便利,離市區半小時左右車程,被譽為“自貢后花園”?! ∴l野間的民宿產業大發展,得益于該區文旅深度融合的穩步推進。今年,自流井區以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為重點,打造精美城鄉,挖掘井鹽文化、紅色人文、生態旅游等特色資源,推出系列“悅游鄉村”精品旅游路線,布局打造“山上的十里水鄉”,加快建成一批省級鄉村旅游重點鎮村,推動民宿產業提質發展,打造更多文旅消費新場景,實現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伴_張營業以來,生意一直不錯,周末節假日更是爆滿?!敝艿沁h介紹,已經計劃建設民宿二期項目,建成后可接待上百人?! ∨c飛龍峽鎮接壤的榮邊鎮,民宿產業同樣紅火。走進尖山村1組“云水間”民宿項目現場,一派繁忙建設景象。該項目于今年7月開工建設,12月底前投入運營。項目為游客提供農事漁業體驗、湖景風光欣賞、農家餐飲、多功能娛樂等服務,預計每年接待游客萬余人次,實現年收入80萬元?! 〗监l村游“火起來”,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傲⒆愠鞘薪紖^位優勢和特色生態資源稟賦,豐富鄉村色彩,差異化打造‘文旅仲權、農旅榮邊、康旅飛龍峽’產業圈,推動農旅融合發展?!闭劶跋乱徊接媱?,自流井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楊紅英信心滿滿。
      四川在線 | 分享: 2023-08-22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農戶、集體“雙增收”,是自貢市沿灘區王井鎮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近年來,王井鎮多措并舉,不斷探索發展村集體經濟之路。培養村委干部,提高綜合能力。鎮村兩級黨委多次召開集體經濟培訓會以培養有文化、有思想、懂經營、善管理的村干部,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夯實農業基礎,打造種糧基地。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為壯大集體經濟夯實設施基礎。打造釀酒專用糧種植基地4100余畝,預計實現總產量800余噸。創新經營模式,發展訂單農業。采取“企業+集體經濟+農戶”模式,由村集體牽頭,代表農戶與企業簽訂收購訂單,保障高粱產銷,提高農戶收入。今年以來簽訂高粱收購協議400余噸,預計帶動群眾增收210余萬元。四是引進新型企業,帶動周邊發展。成功引進讀易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流轉土地200余畝,大力發展綠色大棚蔬菜種植,聘有農業職業經理人科學管理和經營,解決群眾就近就業16人,帶動周邊農戶共同發展。下一步,王井鎮將繼續探索發展村集體經濟新路徑,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打造美麗鄉村。(供稿:沿灘區王井鎮)
      四川新聞網 | 分享: 2023-08-21
      (記者 秦勇)“明天要打谷子,請把聯合收割機早點開過來?!薄  胺判?,已準備好了?!薄 ?月20日一大早,自貢榮縣賴河壩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種糧大戶郭長春,給榮縣新橋鎮匯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羅劍華打電話。電話那頭,羅劍華給郭長春吃下“定心丸”?! ≡搱@區是榮縣最大的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以水稻種植為主,實行稻蝦(藥材)輪作、稻漁共生,糧油播種面積3.97萬畝,高標準建成稻漁綜合種養基地1.56萬畝,年產值2.56億元?! ∵@里也是自貢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的一個縮影: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生產出更多優質安全的糧食,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貢獻力量,加快建設特色精品農業強市。榮縣賴河壩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向土地要效益 一田三用一水三收  站在田埂上,看著長勢飽滿的稻谷,郭長春喜笑顏開:“水稻畝產值1300元,水稻收割后種澤瀉,畝產值4500元,再加上田里養小龍蝦的收益,一年一畝地的產值能實現‘千斤糧萬元錢’的目標?!薄 ∷?、澤瀉、小龍蝦,在賴河壩糧油現代農業園區這片沃土里,實現了一田三用、一水三收?! ∽载暤靥幋ㄖ星鹆甑貐^,耕地面積僅有270萬畝。因此,自貢把建設“旱澇保收、宜機作業”的高標準農田作為提升耕地質量、提高單產的關鍵一招,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潛力,實施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工程,打造一批田網、路網、水網、電網、互聯網“五網”配套和規?;?、一體化、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五化”聯動的現代高標準農田?!  案脑焱恋靥镄?,提升耕地平整度;改造灌排設施,提升旱澇保收能力;改造田間道路,提升生產便捷度;改造土壤結構,提升耕地質量等級?!弊载暿修r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衲晟习肽?,自貢投入資金6000余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12.2萬畝?!耙郧八井€產只有400公斤,高標準農田打造后,現在畝產500多公斤?!惫L春說?! ∠盗信e措,推動做精做優現代農業。目前,自貢糧食播面常年穩定在352萬畝以上,產量實現十六連增,建成稻粱、柑橘、茶葉、禽兔等特色產業基地310萬畝;創建2個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大安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2023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向技術要效益 復合種植模式“遍地開花”  前段時間,富順縣童寺鎮老寨村村民李祿聰的高粱賣了上萬元,下半年還能收幾百公斤的再生高粱。此外,她還種植了10畝水稻?! ±畹撀斔诘耐骆?,是富順龍貫山稻粱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一部分。目前,園區建成30萬畝優質“中稻+再生稻”“高粱+再生高粱”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全縣建成50萬畝優質糧食基地?! ∽载暣罅ν茝V“高粱+再生高粱”“中稻+再生稻”“玉米(高粱)+大豆”等復合種植模式,讓農民鼓起“錢袋子”。今年上半年,自貢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9元,同比增長6.5%?! ∽载曂怀霭l展“中稻+再生稻”產業,兩季畝產近千公斤、居西南地區前列,再生稻常年蓄留95萬畝、畝產240公斤。同時,發展“高粱+再生高粱”產業,建成基地38萬畝,總產量突破12萬噸,每畝增產300公斤。自貢還發展玉米(高粱)套作大豆46萬畝,畝均增產130公斤,大豆耕種規模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貢選1號、貢秋豆5號、貢夏豆12號等大豆品種在全國推廣,富順縣、貢井區被列為全國大豆科技自強示范縣。沿灘區與自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合作共建高標準南方大豆種源基地,做強南方大豆“芯片”,助推“貢豆”走向全國。
      四川日報 | 分享: 2023-08-21
      X
      您確定要退出登錄?

      獨家運營:四川成農網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8034246號-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国产乱子伦无码

        <dfn id="vhtfl"></dfn>

        <ol id="vhtfl"><delect id="vhtfl"></delect></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