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農新聞網瀘州訊(通訊員 劉傳福 熊航 文/圖)如帶的公路盤山而上,掩映在茂密的竹林間,打開車窗,青翠的竹林里陣陣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讓人心曠神怡。在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江門鎮向壩村茂密的竹林里,不少竹農一邊砍伐竹子,一邊用卡車拉到村上變賣,喜悅的心情寫在臉上。八年前,在“共建美麗幸福新向壩,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瀘州市交通運輸局幫扶該村,先后派出劉愛風、王進、胡顯豐等干部到村任職第一書記,并下撥幫扶資金110?余萬元開展幫扶工作。如今的向壩村基礎設施完善,集體經濟穩定、人居環境改善、幸福指數提升,昔日的貧困村已全然“變臉”。該村的人均純收入也從2014年的0.27萬元到2022年的1.9萬元,整整翻了七番,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市交通運輸局被授予“扶貧專項先進單位”“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向壩村被授予“精準扶貧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基層黨支部”等稱號。幫扶現場道路通暢 托起竹農“致富夢”向壩村位于江門鎮北面的巖區,這里氣候濕潤,成為村民種竹的一塊寶地。站在山頂放眼望去,全村2萬余畝竹子蒼翠欲滴,為小山村增添了不少韻味。然而,多年前,這里交通不便,成為竹產業發展的“瓶頸”,更是竹農心中的“痛”?!半m然有四、五米寬的泥結石路,但是路況太差,根本就沒辦法將竹子運送出去?!被貞浧鹨郧暗慕煌l件,該村2社的竹農陳方奎還顯得一陣心酸。陳方奎種了100余畝竹子,然而因為路況太差無法運送出去,栽種的竹子只好枯死。5社的羅光財也栽種了80畝竹子,同樣因為路陡坡大無法運送出來,致富的夢也成了泡影?!耙赂?,先修路,打開該村的致富大門,是向壩村脫貧的關鍵?!惫こ藤|量建管方面的技術骨干王進第一天到村上時,在心里就默默下定決心要利用交通優勢幫扶。不久,在市交通運輸局的幫扶下,先后硬化鄉村公路33公里,修建14個錯車道,確保了公路社社通,為群眾鋪起了“致富路”?!艾F在路全部修通、修好了,不僅竹子全部拉了出來,村上又發展了上千畝的竹子,大家的生活也更有了盼頭?!崩卉囍褡有旭傇谟不墓飞?,羅光財喜上眉梢。路通了,也方便了群眾的出行。5社的羅伍勇家,住在該村的山頂上,以前趕集、家里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很花時間,現在路通了,心也順了。道路修建建起竹片廠 產業發展插上“翅膀”日前,在向壩村4社竹片加工廠內,伴著一陣陣機器的轟鳴聲,竹片廠工作人員將一根根竹子送進切割機,在傳送帶的作用下緩緩上升,最終被切割成一節節的小竹片,最后傳送至貨車里?!白詮挠辛酥衿瑥S,我們就在家門口賣竹子,比起以前方便多了,也節約了不少的運輸成本?!?社的王友文種了10畝竹子,以前村上沒有竹片廠,他只好將竹子拉到13公里外鎮上的紙漿廠去賣,自從村上建了竹片加工廠,現在在村上就可以賣了?!跋驂未逯衿庸S,是市交通運輸局出資幫助建設的竹子加工企業,也是劉愛風書記完成的為民辦實事項目,一方面讓發展成果惠及于民,另一方面讓村上有了集體經濟?!睋摯妩h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牟守玉介紹,將加工廠建在村里,每年可生產加工竹片10000余噸,大概一年可為竹農節約運輸成本30萬元,同時,村上將加工廠出租,現在平均每年可收益約7萬多元的租金,村集體經濟不再是“空殼”。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加之紙漿廠的成立,該村竹子的收購價也逐步上揚,從2014年400元每噸上升至2023年500元每噸,最高達到560元每噸。目前,向壩村也正考慮引進雞樅菌進行種植,利用好豐富的林竹資源,力爭在林下走出一條創收致富的新道路。群眾在家里擇菜危房改造 幸福指數節節高“現在不愁吃、不愁穿,還住進了好房子,生活總是越來越好?!弊哌M向壩3社的黃正芬家里,他與愛人羅學輝正在廚房擇菜,幸福的喜悅寫在了臉上。據了解,黃正芬家的房子修建于上個世紀,部分墻壁還是竹篾片,地面還是泥土地皮,稍有不慎走路都會摔跤,雨天還會漏雨,居住環境潮濕陰暗。胡顯豐書記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將情況反映上報。市交通運輸局迅速組建專班,多次實地查看研究改造方案,及時為她家的房子打了水泥的地皮,將竹篾片的墻壁換成了火磚并糊上了白色的乳膠漆,獨立衛生間不僅有了水沖廁而且還安上了熱水器,老房子完全變了個樣。黃正芬家的變化,正是市交通運輸局幫扶開展危房改造的一個縮影。八年來,市交通運輸局累計出資35萬余元,幫助像她家這樣的困難戶,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送去電視、生活用品等,并通過人居環境的整治,加強水、電、路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群眾居家的幸福指數。如今的向壩村,各項硬件設施齊全,道路寬敞,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民風淳樸。市交通運輸局真心實干用真情幫扶,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繪就鄉村振興的美麗新畫卷。采訪手記回顧向壩村的變化,得益于全系統各單位各部門在政策支持、資金支持、智力支持等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八年幫扶中,該局緊盯該村“短板”,不僅派出專人駐村,還多方籌集資金,用足“缺哪里就補哪里”的“繡花功夫”,才有今天該村基礎設施、村集體經濟等的“變臉”。相信只要幫扶干部多調研多思考,立足實際,引領群眾“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鄉村振興的美好明天就會早日實現。